簡介:文:陳竼(武蔵野美術大學在讀/CAplus發(fā)起人),2012年從武漢到上海師范大學讀了一年設計,中途輟學來日本?,F(xiàn)在在一所東京的還算著名的美術大學里面跟著原研哉老師混了兩年,要論中日兩國的設計之差別,我想我還是 ...文:陳竼(武蔵野美術大學在讀/CAplus發(fā)起人),2012年從武漢到上海師范大學讀了一年設計,中途輟學來日本?,F(xiàn)在在一所東京的還算著名的美術大學里面跟著原研哉老師混了兩年,要論中日兩國的設計之差別,我想我還是有一些個人體會的。本來還有一大堆的課題要做,突然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現(xiàn)在就在微信上
簡介:文:陳竼(武蔵野美術大學在讀/CAplus發(fā)起人),2012年從武漢到上海師范大學讀了一年設計,中途輟學來日本。現(xiàn)在在一所東京的還算著名的美術大學里面跟著原研哉老師混了兩年,要論中日兩國的設計之差別,我想我還是 ...
文:陳竼(武蔵野美術大學在讀/CAplus發(fā)起人),2012年從武漢到上海師范大學讀了一年設計,中途輟學來日本?,F(xiàn)在在一所東京的還算著名的美術大學里面跟著原研哉老師混了兩年,要論中日兩國的設計之差別,我想我還是有一些個人體會的。本來還有一大堆的課題要做,突然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現(xiàn)在就在微信上流傳甚廣的武藏野美術大學的圖書館里打完這篇文字。
我不想一味的贊賞日本,或者一味的貶低中國的設計,只是站在一個還未入行,嘗試為著中國設計而考慮的一個設計系學生的角度來簡單的說說我這幾年的體會。如果其中論點有錯誤還請指正。
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往往會把我們拖入無可救藥的平凡。
“視野決定高度,思維決定高度”,包括我們的心里素質也決定了我們的高度。然而作為一個藝術從業(yè)者,“平凡”又或者說是從眾思維的“平庸”將無疑是我們無法通向偉大的最大阻礙。作為一名學設計的學生我更加偏好稱呼自己為半藝術從業(yè)者,這樣比較讓我心安,不用為自己的定位而擔心,一旦有人稱呼我為某個特定的職業(yè)的職人的時候,我就會心慌,因為我并沒有達到所謂的職業(yè)標準。在很多方面我只算是一個愛好者。但并不能說我不是專業(yè)的,畢竟我受父親的耳濡目染,學習美術到現(xiàn)在已經過了13年,交給我的任務還是基本能完成的。再之在日本的這幾年教給我的最重要的還是謙虛的態(tài)度,學無止境,我們永遠都要虛心,你永遠都不會知道比你牛逼的人還有千千萬萬。首先這一點是所有做學問的基本。
回到主題,進入東京的美術大學之后,我一直在與我多年培養(yǎng)而成的“中國設計”的思維與定式做斗爭。在微博等網(wǎng)絡平臺上也好,包括我在中國的大學期間學到東西也好,都差點讓我走上了一條“萬劫不復”的道路。雖然我已經隱隱約約的感覺到了自己現(xiàn)在走的才是一條真正的不歸路。
追求形式上的美,結果主義。
這是中國目前大學生或者想進入這個行業(yè)的人的普遍狀態(tài),而這可能就是中國一直做不出優(yōu)秀原創(chuàng)品牌的原因。大學如此,社會也如此。在中國的大學時代,我覺得我的時間完全就被喂狗了。我所謂的學專業(yè),就是一味的被微博或網(wǎng)絡上所謂的的優(yōu)秀作品教程洗腦,被“一星期學會ps”“如何做出冰火效果的海報”之類的技術流的信息所淹沒。我的生活大部分都在看電影,泡妹子,然后再安逸的環(huán)境下覺得該學習了,晚上看看的ps教程練習練習我的c4d。那時候的我和千千萬萬的大學生同胞們并沒有什么區(qū)別,行為上也好,心里上也好。被稱為美術生的我多的只是一門操作軟件的技術,這或許就是俗話所說的“普通”吧。這樣的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出來的設計的學生,突然就到了公司實習,拿著低薪水,還要被客戶逼的要跳樓。整個行業(yè)的的環(huán)境也大部分是以客戶那些個能弄哭小孩的審美為主,客戶一個不滿意就不付款(國內現(xiàn)在慢慢出現(xiàn)了一些好的設計公司,這里不談)。然后我們這些學設計的人就會懷疑自己為什么學了這個設計,進而考慮轉行之類的。其實這里面隱藏著中國的整個行業(yè)對于設計師的不認同,不尊重。其中也包括我們對自身的不認同。所有人都認為比設計師更懂設計,所有人都在指指點點,我們完全會淪落為一個技工,和一個工廠的工人并無太大的區(qū)別。從我有限的理解來說可能是如此。畢竟我也沒有在國內呆很久就來日本了,也就不再多談。
日本為什么在各種藝術方面出大師的原因我試著思考了一下。其中第一個我想到的就是整個社會的寬容度。沒人會告訴你你畢業(yè)之后需要干什么,雖然大部分還是會選擇就職,但作為讀藝術的我的同學們其中已經有一撮人已經明確表示了不想就職,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小屁孩兒都是理想的,以后還不是都要被現(xiàn)實壓低腰,那我講一些我身邊的例子吧。第一個就是我們學科正在讀研的一個學長sakasita,他出身北海道大學醫(yī)學部,拿著年薪1000w的工資在東京的一所醫(yī)院做醫(yī)生現(xiàn)在已經30歲了。你要問我一個醫(yī)生怎么成我學長了?他本人說因為原研哉老師的書,讓他了解到了自己原來真正想做的是設計,就毅然跑來考了研究生,一邊當醫(yī)生一邊讀書,但畢竟醫(yī)生和設計師都忙,他為了自己的設計夢,和交往了多年的女友不得已分手。前幾天和他一起喝酒,說現(xiàn)在準備辭掉工作,接下來去瑞士深造,將來要成為一個產品設計師。還有一個今年50歲的大爺和我修同一個攝像課。還有一個已經工作了3年的普通上班族,說為了繼承自己家里的特產店,又重新來讀設計。還有一個學長畢業(yè)就回長野種田去了,聽說種的米買的蠻好的。在日本沒有人覺得奇怪,這就是我生活日常的一幕。一個社會只有多元性和寬容性,它才是一個健康的社會。我們讀設計并沒有人說我們以后就一定要工作,一定要進一個公司,我們的選擇都是被尊重的,錯了可以再來,時間過了就沒有了。
第二點就在于美術教育這一塊了。別的學校是怎么教學的我不太清楚。我們學校鼓勵的是獨特性,創(chuàng)造性。通過高密度的課題和評講來間接性的,有規(guī)律的,一步步的,逼瘋我們,時時刻刻像傳銷團體那樣的高密的轟炸,提醒著我們自己藝術生的身份。教授的安排也全部都是幾乎是在職的專業(yè)設計師或者藝術家。講座和上課都像是一次次的思想洗腦,你會漸漸意識到,所謂的作品的深意,所謂的設計并不止步于做一個漂漂亮亮的作品,我們意識到一個設計師真正厲害的地方就在于能通過自己的說明來讓對方真的喜歡上自己的作品。原研哉老師在進大一的第一堂課就跟我們說“presentation is design”。我們從一開始進入學校的時候,拿到課題被訓練的就是從根源的問題和觀察來做作品的思維,而不是為了某個漂亮結果而做設計。也不是像大多數(shù)的國內的大學一樣,一進去就教ps。我當年剛進大學的第一課就是一個月做一本冊子,從選題,制作,攝影,排版全部由自己完成。而然我的日本同學們大部分人連碰都沒有碰過ps。 我還為自己在國內混過一年,技術上一定不輸而暗自歡呼的時候,結果他們的作品令我無地自容(我們班70個人的ps有一半是我來給他們普及我會亂說嗎?所有的日本人坐在一個小教室里聽我這個外國人講ps也是醉醉的,我的日語就是那時候練好的哈哈,也迅速和日本小伙伴成為了朋友)。要問為什么突然布置這么重的課題呢?估計教授覺得ps這種東西稍微學學就會了,再加上以后工作了,很多都講是我們從來沒有碰過的東西。短時間內掌握一類我們不了解的知識,對設計師來說是一門必要技能。然而一個月做冊子這種小case的課題,到現(xiàn)在根本就不值得一提?,F(xiàn)在大三的我們每個星期通宵兩天就是日常。我的時間表基本可以在6月就排滿了7月的,同學之間約吃飯基本都會具體到在下個星期某一天的某個時間段。地獄般的日子從我們進入大學一開始就持續(xù)到最后一年,我打工的地方一聽說我是美大生,都過來安慰我。。或許國內的話在大一都是見不到教授的,但我開學的第一節(jié)課就是由原研哉老師來教的設計論(還記得那時候聽原老師的講課激動的要哭了好嗎)。基本所有的課都由教授親自來。所有的作品評講都要先聽我們的自我展示。點子夠有趣,發(fā)現(xiàn)問題更獨特的往往評價很高。
第三點就是設計這個領域的自豪感。整個日本是尊重藝術家,尊重設計師的。
其實在原研哉還年輕的時候,也就是柳宗理、田中一光的那個時代,日本社會還不是這樣的。日本戰(zhàn)后經濟高速發(fā)展帶來的也是沒有跟上的設計審美,柳宗理在隨想錄里說“我們國家現(xiàn)在設計如同“妓女”,只知道胭脂抹粉,迎合觀眾”。后來是大家也知道的那一代的偉大名字們“福田繁雄”“龜倉雄策”“田中一光”“原弘”等人的努力,成立了日宣美(「日本美術宣傳協(xié)會」,雖然后來被武藏野美術大學為首的學生運動給弄垮了,后改為JAGDA 「日本平面設計師協(xié)會」)聯(lián)合起來辦展覽辦講座,將設計帶入生活,向社會發(fā)出自己的聲音,經過幾代設計人的努力后,才有后來現(xiàn)在的地位。這里插一句,其實原研哉教授在書里面提到的很多理論并不是他自己原創(chuàng)的,而是出自于這些大前輩們的積累,原的思想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受到了向井周太郎的影響。(創(chuàng)立我們基礎設計的教授,被我們現(xiàn)在的教授們稱為“先生(せんせい)”的男人,日本符號學第一人)包括原老師最著名的,現(xiàn)在一直被模仿的“re-design”概念也不是原創(chuàng)的,而是出自一個展覽,當時原老師是作為參展人參與的。(我爆料了這么多黑會不會被抹殺?。?/span>
一般依賴主不會太過于插手設計師的工作。但另一方面,我們的教授們的嚴格要求也會讓我時時刻刻的意識到自己離專業(yè)設計師還有多遙遠。柴田老師(muji懶人沙發(fā)的設計師,接替去了多摩美術大學的深澤直人教授的班)教的產品課,光是最后的照片我們就重拍了10遍以上。還就不提日本那變態(tài)的typeface的課題了,誤差都是要控制在0.01mm,老師拿著放大鏡來檢查,改上20遍都不算什么,你們懂那種痛嗎!日本人管這叫“プロ意識"(專業(yè)精神),被專業(yè)的老師折磨了之后才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和理想的遙遠,才會讓我們更加用心的深造,所以客戶才會信賴設計師吧,與其說是信賴設計師不如說是信賴這個行業(yè)。
在日本的普通大學生都不會怎么搭理藝術生。因為我們的怪,就連合コン(日本的大學生之間類似于相親的東西)都不跟我們美大生來玩兒,你們懂那種痛嗎!想要來交女朋友的還是不要來日本學藝術了。而這個怪才是我們真正邁向藝術從業(yè)者的第一步。我們看世界的眼光不同,我們思想的不同,我們考慮的不同,我們生活方式的不同。這才能導致我們做出作品的獨特性。大學所培養(yǎng)的就是這個獨特性。設計與藝術一樣,一旦你落入了俗套,你就失去了成為一個真正獨立而長久的設計師的資格了。這就是為什么國內的設計師說什么到了50歲江郎才盡,而日本的設計師越老越牛逼,立身之根本不同。設計和藝術是一樣殘酷的世界,你要想做個普通人?還是不要太小看專業(yè)設計這個行業(yè)了。
作為設計師我們需要學習的是什么呢?第一就是我前面提到的獨特性,你可以變的怪,你要下定決心,走這條路,你的朋友可能就會離你而去,你得和孤獨相處,你會很多東西背道而馳,你不在能成為一個好好先生,我身邊的日本朋友很多都有這個覺悟了,“選擇了設計都是選擇了自己的一生”嘛。第二就是如何傾聽用戶的要求,然后和自己的風格做融合的的技巧,很多人才是跟緊當下之風,跟著流行走,跟著客戶走,最后一定被流行拋棄,被客戶當成技工。
我曾經聽ted演講的時候說了一個成功的人給講者的一句話“成功的人是付錢請別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覺得一個優(yōu)秀的設計師也是“讓客戶接受你想做的設計”,前提是你得有這個說服力和閱歷。我現(xiàn)在已經基本上把所有的技術的微博什么的都刪掉了,但并不是說我們就該抵制ps技術,我的意思是想讓大家不要以技術為目標,學習還是應該學習的。最后推薦大家一些網(wǎng)站behance、pinterest、vimeo之類。一定要看最好最新的東西,并且自我辨別。
我經常對自己說的一句話,或許你將來能成擔負起中國設計的偉大的設計師,為不要讓你的“平庸”毀了它,也送給所有在學設計的朋友們。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CND設計網(wǎng)(CNDESIGN)會員所發(fā)布展示的 “原創(chuàng)作品/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商業(yè)用途均需聯(lián)系作者。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設計網(wǎng)